救援直升机在基地上空盘旋,螺旋桨卷起的狂风将硝烟撕成碎片。余小麦跪在巨坑边缘,看着坑底渗出的浑浊水流逐渐形成一个小型湖泊。水面上漂浮着诡异的绿色泡沫,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。
"地下水位上涨太快了。"环保局的技术员擦着额头的汗,"按这个速度,两小时内就会淹没残留的菌种培养舱。"
余小麦转头看向正在接受急救的陆远山。医生刚给他注射完止痛剂,但他仍死死攥着那本被血浸透的实验笔记。"远山,你父亲笔记里有没有提到矿洞的具体位置?"
陆远山虚弱地指向西北方向:"老茶厂后山...有条被封闭的竖井..."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吐出一口带着绿色絮状物的血痰。
"让开!"医护人员急忙上前。余小麦后退时踩到一个硬物——是那枚刻着"Z"的纽扣。她弯腰捡起,发现背面刻着一串数字:37.8℃。
"这不是温度..."她猛然想起实验室的恒温培养箱,"是菌种的最佳繁殖温度!"
李局长快步走来,手里拿着地质勘探图:"坏消息,地下暗河连通着长江支流。如果菌种泄露..."
余小麦的手机突然震动,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视频。画面中,周正阳站在某个充满绿色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前,背景是闪烁的仪器指示灯。
"余专家,恭喜你们活下来了。"视频里的周正阳微笑着推了推眼镜,"不过真正的游戏才刚刚开始。知道为什么选择余家村吗?因为这里的石灰岩地质结构,简直就是天然的生物反应釜。"
视频突然切换成地下水位监测图,十几个红点正在地图上扩散。"这些是自动投放装置,每处都藏着改良版噬藤种。72小时后,它们会溶解在全县的水系里。"
余小麦的手指几乎要把手机捏碎。视频最后定格在一张老照片上:年轻的周正阳和陆远山的父亲在红旗制药厂前的合影,两人手里共同捧着一个培养皿。
"李局,我需要进矿洞。"余小麦声音嘶哑,"周正阳留了后手,那些投放装置必须手动关闭。"
"太危险了!"李局长指着仍在扩大的塌陷区,"下面结构不稳定,而且可能有辐射..."
"我有这个。"余小麦从陆远山的外套口袋摸出一个小型盖革计数器,"远山一直随身带着。"
特警队长递来一套装备:"最新型号的水下呼吸器,带辐射防护层。但氧气只够四十分钟。"
余小麦快速换上装备时,医护人员突然喊起来:"陆医生不见了!"
地上只留下带血的绷带和一张字条:"去找真正的竖井入口。小麦,记住我父亲笔记第97页。"字迹潦草得几乎难以辨认。
"胡闹!他那个状态..."李局长话没说完,远处传来引擎轰鸣声。只见一辆越野车撞开警戒线,径直冲向茶厂方向。
"是基地的车!"余小麦抓起装备包,"他要去茶厂后山!"
当余小麦赶到茶厂时,夕阳将废墟染成血色。她顺着拖拽的血迹找到后山岩壁——一个被炸开的洞口正往外冒着淡绿色雾气。盖革计数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:辐射值已达到危险临界。
洞口岩壁上用荧光漆画着箭头,指向深处。余小麦戴上呼吸面罩,刚迈进洞口就踩到一个金属盒。盒子里放着张字条:"余专家,猜猜我和陆教授当年在这里发现了什么?——Z"
洞穴深处传来微弱的敲击声,像是某种金属碰撞的回响。余小麦打开头灯,光束照出洞壁上人工开凿的痕迹。越往里走,辐射值越高,呼吸面罩的镜片开始结霜。
转过一个急弯,眼前豁然开朗:一个直径约十米的天然溶洞中央,矗立着改装过的潜水舱。陆远山正用扳手敲击舱门,他的白大褂已经被血和绿色黏液浸透。
"你疯了!"余小麦冲过去扶住摇摇欲坠的他,"这种辐射剂量会要你的命!"
陆远山指向潜水舱的控制面板:"看计时器..."他的声音在面罩里模糊不清。面板上的数字正在倒数:01:23:17。
"周正阳设定的自动投放程序..."他咳出一口血,"必须有人...手动关闭主控阀..."
余小麦这才注意到潜水舱连着数根管道,直通地下暗河。透过观察窗能看到舱内漂浮着十几个金属罐,每个罐体上都闪烁着红色指示灯。
"我爸笔记第97页..."陆远山突然抓住她的手腕,"噬藤种怕的不是酸...是特定频率的声波..."
洞顶突然落下碎石。余小麦抬头看见岩缝中渗出更多绿色液体,滴在岩石上发出"滋滋"的腐蚀声。
"没时间了。"陆远山踉跄着走向控制台,"我会启动声波干扰装置,你去找真正的投放控制器..."
"等等!"余小麦拉住他,"周正阳为什么执着于你父亲的研究?那张合影..."
陆远山的手悬在红色按钮上方:"因为他们当年一起发现了永生菌...但父亲发现它会导致基因崩溃..."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