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城的城门是两扇斑驳的枣木门,门楣上挂着半块铜匾,"霜" 字的右半边早被风沙啃得没了形。陈五的骆驼刚凑过去,门里就冲出个穿皮甲的小校尉,脸上的冻疮还泛着红:"是甜州商队?王将军等得嘴上都起燎泡了!"
骆驼的前蹄刚踏进城,陈五就被扑面而来的酸臭味呛得眯眼 —— 街道两旁的雪堆里躺着冻僵的牛羊,墙根蜷缩着裹草席的百姓,孩子的哭声像细针,扎得人心发颤。老周头的枣粮车刚卸下半车枣饼,就被围上来的百姓抢光了,有个老太太捧着枣饼直抹泪:"甜州的枣... 比亲闺女的手还暖。"
"陈将军!" 王猛从街角的木楼里冲出来,铠甲上的冰碴子 "哗哗" 往下掉,"盐呢?盐在哪?"
陈五指了指最后三辆盐车。王猛扑过去,用冻得发紫的手抠开盐袋,抓起把盐塞进嘴里 —— 咸得直咳嗽,可他笑出了泪:"够了,够救三千人了。" 他突然拽住陈五的胳膊,"甜州... 甜州有消息吗?"
陈五的喉咙发紧。毒刺是三天前从雪松林突围的,按理说早该到甜州,可到现在都没信。他摸出怀里的半张密信,递给王猛:"寒狼部要夜袭甜州,东城缺口。"
王猛的脸 "唰" 地白了。他扯着陈五往木楼跑,楼梯被踩得 "吱呀" 响:"我收到过甜州的飞鸽传书,说寒狼部在北边囤马草,可谁能想到... 东城那道草泥墙,去年暴雨就塌了半丈,阿月带人用土坯补了,可土坯经不住狼骑撞!"
陈五的太阳穴突突跳。他想起甜州东城根那棵老枣树 —— 树底下是孩子们的乐园,树根旁就是那道补过的墙。阿月总说:"等开春,咱们用砖把墙砌结实。" 可现在,开春还远着。
"陈将军!" 楼下传来小校尉的喊,"有个穿沙蝎刺青的人求见!"
陈五冲下楼。毒刺站在门廊下,脸上结着冰碴,左胳膊用布缠着,血渗出来冻成紫痂。他摸出块染血的鱼符 —— 是阿月的:"我到甜州城外时,城门关了。守军说阿月带人去东城补墙,让我传话:' 盐车到霜城,速回;东城墙软,狼旗不足。'"
"狼旗不足?" 陈五的声音发颤 —— 狼旗骑兵是甜州的精锐,满员三百,可最近半年派了两拨去护商队,现在城里怕只剩百来号人。
毒刺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,塞给陈五:"这是阿月让我捎的,她说你手腕上的银镯子该换绳了。"
陈五打开布包 —— 是截红绳,还带着阿月身上的枣花香。他突然想起阿月系绳时的样子,手指被冻得通红,偏要笑着说:"红绳结实,能拴住走南闯北的人。"
"陈将军!" 王猛从楼上探出头,"城外来了个牧羊人,说在甜州方向看见狼旗 —— 不是甜州的狼旗,是寒狼部的白狼旗!"
陈五的后颈炸开一片寒意。他冲出门,拽住牧羊人的胳膊:"在哪?多少?"
牧羊人哆嗦着指向东南方:"三十里地,山梁子上,白狼旗像片雪。我数了... 二十面。"
二十面白狼旗,每旗五百骑 —— 寒狼部来了万人。
"备马!" 陈五吼,"我要回甜州!"
王猛扑过来拦住他:"你疯了?万人狼骑,你带几个人回去是送死!"
"甜州有我的人。" 陈五扯开斗篷,露出里面的甜盟青布衫,"有阿月,有铁柱,有铁蛋,有豆豆她娘... 他们在等我。" 他指了指城墙上的百姓,"就像霜城的百姓等我们送盐,甜州的百姓在等我送命 —— 只要能多拖一时,阿月就能多砌块砖。"
毒刺把三棱刺往腰里一别:"我跟你去。"
老周头抹了把脸:"我也去,枣饼还能当石头砸。"
马三立从盐车旁摸出把砍柴刀:"甜盟的商队,死也要死在一起。"
陈五望着这些人 —— 老的六十,小的十五,有的手还在抖,有的腿上还缠着冰谷里的伤。可他们眼里的光,比甜灯还亮。
"走!" 他翻身上马,"带三袋盐,两车枣饼 —— 甜州的墙要是塌了,盐能堵血,枣饼能填饿。"
商队的残部出城时,霜城的百姓都聚在门口。那个抢枣饼的老太太塞给陈五把干枣:"甜州的娃,带着甜回家。" 小校尉追出来,往他怀里塞了包药粉:"治箭毒的,狼骑的箭淬了雪上一枝蒿。"
马队往东南方跑,风里飘来甜灯的余温 —— 豆豆的灯在冰谷里就灭了,可灯身还揣在陈五怀里,硬邦邦的,像块烧透的炭。
"陈将军!" 毒刺突然勒住马,"前面有车辙!"
雪地上的车辙很深,是双轮大车的,轮印里嵌着碎瓷片 —— 甜州烧窑的粗瓷,只有盐仓运盐用。陈五跳下马,捡起块瓷片,背面有甜盟的蝎子印。
"盐仓的车?" 毒刺的声音发紧,"阿月不是说把盐仓挪到西城了吗?"
陈五的胃里像塞了块冰。他想起冰谷里那张染血的密信:"甜州墙薄,盐仓东"—— 寒狼部知道盐仓在东城,阿月可能上当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